搜索
搜索

积重难返的农村股权问题如何破解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珠三角各地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为了给工业企业提供充足的用地和用工需求,深圳、广州、佛山等地均因地制宜开启了各种土地改革尝试。其中,成立农村股份合作社是较为普遍的做法,实行包含土地在内的“股权固化、资产量化”。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依据、没有自上而下的指导,导致了各种不均衡的问题,如“外嫁女”问题、“真社假社”问题、“生增死减”问题、“留用地”问题等,这些问题层层嵌套、错综复杂,给农村稳定、农村发展造成了极大障碍。


为妥善解决这一疑难杂症,本机构接受某经济大区的委托,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度研究。我们大量走访了该区的相关部门、基层机构、重点人群、改革专家,并与省市相关部门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提前沟通,最终草拟了研究报告和上会文件,直接开启了该区的农村股权改革工作。


在报告中,我们系统梳理了该区各个阶段的农村改革情况及其背后的演进逻辑,有力推动了认知的提升和共识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我们系统梳理了政策文件本身不够周密和严谨、贯彻执行过程把握不足、法律法规变化引发新问题、资产增值导致新的利益之争、人员结构变化引发新的不公平、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不同步等问题和原因,并对各方在调研中的诉求进行了分类、对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几个方面的政策建议:一是利用村级组织“一肩挑”的契机重构组织结构,二是主动化解已经存在的法律风险,三是继续对股权固化进行微调,四是适度放宽认定标准(包括相关认定标准和程序),五是关于分类指导和统筹推进的具体部署(包括对已解散股份社、全征地股份社、尚未完成固化的股份社等),六是以股权改革为契机重构该区的农村工作体系,七是外围的提前沟通和争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