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新时代促进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思路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家成长给予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近几年来,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大环境和三年疫情的影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一些现实的困难、问题和挑战。

从外部环境看:一是受国际国内严峻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特别是受中美贸易战、科技战的影响,外向型企业受到较大的影响和冲击。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遭受重挫,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乃至财政状况恶化,供应链中断、需求被抑制。二是创新创业环境有待提升。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尚未形成,鼓励和支持创业创新的措施有待强化、力度有待加大,大部分企业缺乏、缺少研发投入,创新能力不足,创业的机会和空间有待拓展。

从内部环境看,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自身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产权制度单一,民营企业集权式管理模式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严重阻碍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偏弱。二是融资困难,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降低了民营企业投资增长的速度,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规模扩大和技术开发对资金的需求。三是民营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核心竞争力弱,生产要素成本高,附加值少,转型升级发展质量不高。四是营商环境有待优化,政企沟通和亲清政商关系有待加强。另外,有的民营企业还存在家族式管理团队水平制约、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财务管理混乱等方面问题。

上述问题是影响民营经济发展因素中最为突出的部分,在全国整体范围内都极为典型与普遍,对经济建设带来的负面作用特别明显,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民营经济的广泛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以下几点推动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思路,以供政府部门参考。


1.聚焦民营经济动能转换,持续推动民营经济实现动力、效率、质量变革

一是推进民营经济动力变革。民营经济过往依赖内外需与制度红利的转型动力正在被重构,下一步要上下合力最大限度地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潜力,打造民营经济“敢创新、能创新”的良好生态体系,进一步增强创新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力。通过提供财政支持、减税降费、优惠政策等方式,鼓励民营企业扩大经营范围,进入高新技术产业、智能制造、新能源等行业领域,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展。组建专业的产业投资团队,重点针对前沿产业,通过孵化器的经营、产投基金的合作、产业链的协作等方式,参与到一线城市科技企业的交流圈、投资圈进行前瞻性的战略卡位投资布局,提前找准并培育扶持一批高成长性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渐进推动民营经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二是推进民营经济效率变革。要加大力度支持民营企业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改善生产组织方式、合理科学控制成本,全面提高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从“以量为先”的高速增长向“量质并重”的高质量发展转变。鼓励民营企业开拓新兴市场,推动技术创新和品质提升,培育新的增长点,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三是推进民营经济质量变革。在技术、品牌、绿色发展上持续用力,政策上要引导民营企业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着力改变民营经济过去品牌和市场“两头在外”的不利局面,将制造优势升级为质量优势,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民营经济品牌。同时,把绿色发展作为民营经济质量提高的新方向,加快全方位的绿色转型与发展,使绿色低碳循环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产品与服务的新特征与新优势。


2.重视各类数据的牵引作用,强化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监测和响应

一是强化统计数据的共享和应用,构建完善的民营经济指标体系。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制定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将成为推动相关工作精准化、细致化、高效化的基础条件。可参考借鉴温州做法,构建符合地方实际的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科学测度经济发展现状和指导相关工作开展。同时,建立一个全面的民营经济数据库,在不过多增加各部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纵向、横向集成各种渠道的数据资源,联合外部机构打造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利用科学方法和大数据分析工具深入挖掘和研究数据,及时发现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定期撰写报告并提供政策建议,为战略制定和行动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撑。

二是提高民营经济监测的范围和频率。当前民营经济面临的形势极其复杂,对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监测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些客观指标上,对民营企业家的发展信心、意愿等主观情况也要适时掌握和及时引导。对外贸引发的内部反应也要有较为紧密的跟踪,对本土企业赴东南亚设厂等趋势情况要及时掌握、谨慎表态。在理解民营企业家拓展海外渠道、谋求生存空间的选择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盲目跟风甚至造成产业链断链等不利情况。


3.科学论证和有序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长期培育的准备

一是要加强产业研究和指引。当前各种新科技、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各种热点频繁切换,如果没有对本行业、本区域的产业的深度认知,是很难进行真正有效的布局。应对本地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支撑要素、竞争环境、未来走向等基础性工作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并提升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民营企业家对现代产业的认识水平,逐步形成针对未来产业的共识和信心。

二是继续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招商力度。应充分发挥本地产业链、市场需求、渠道能力等方面的优势,扬长避短招引符合未来方向的大项目。集中力量进行区域布局,发挥园区经济的整体配套和聚集作用,形成新优势。


4.提升引领和服务民营经济的能力水平,分类帮助各类传统企业进行转型提升

当前民营企业反映得较为强烈的是政府扶持的锦上添花特征较为明显,反复拿各种补贴的都是大企业,真正需要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却嗷嗷待哺。这固然有整体导向和操作层面的原因,但也反映出一些资源匹配简单化的问题。事实上,大中小企业的需求很不相同,大企业真实需要的往往是各种科研资源、海外市场资源、高端人才资源、城市配套等,中小企业往往在资金、智能化、管理能力方面需要较大支持。在政府财政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各种资源的精准匹配更具有现实紧迫性。


5.弘扬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精神,着力推动青年企业家群体发展壮大

一是树立民营企业家信心,丰富民营企业家精神内涵。民营企业家的精神状态就是城市最大的状态,要与时俱进地为企业家精神注入更加开放、面向未来的内涵,推动民营企业整体提升。

二是开展“企业家日”“人才日”等相关活动,加强从情感层面营造尊企重企的社会氛围。实施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机制,政府重要涉企政策通过“政企圆桌会议”等平台充分征求企业家意见建议,实现企业家意见闭环管理,力戒形式主义走过场,让企业家的意见建议“说了有用、说了算话”。

三是培养新生代企业家队伍,重视对新生代企业家的政治关爱,建立新生代企业家人才库,及时推优入党、入组织、入平台。深入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领航行动”,广泛建立“导师制度”,紧盯产业需求和企业家代际传承需要,加快培育“创二代”企业家,支持企业高管、行业专家、连续创业者创业。加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完善创业孵化、科技支持和风险投资等服务,为新生代企业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