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常州布局新能源产业的经验对地方政府培育新兴产业的启示

近日,一向低调的苏南工业城市常州以“新春首会”的方式高调地提出打造“新能源之都”的目标,并披露其新能源产业家底:动力电池产销量居全国第一,独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拥有理想、比亚迪等4家整车生产企业,新能源整车产量占江苏全省的一半;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条完整,电池片及组件产能占全国10%左右……而且已经形成了发电、储能、输送和应用的产业闭环,引发各界关注,纷纷惊叹常州在新能源产业领域的前瞻深远布局和“静待一鸣惊人”的战略定力。通过资料查证等,我们对常州布局新能源产业的一些经验做法进行梳理,并对地方政府发展未来产业进行启发式思考,供各级政府决策参考。

一、常州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做法和经验

据胡润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中国城市前50强中,常州以81.1的综合指数高居全国第五,和深圳、上海、北京以及武汉并驾齐驱,而且常州还是前十名中唯一的二线城市。根据常州最新发布的“新能源之都十条”,常州正朝着新能源产业规模和市值双万亿目标进击,通过招引百亿项目、培育千亿企业、打造万亿产业,争创国家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既有“大象军团”又有“蚂蚁雄兵”的企业矩阵,打造“乔木顶天立地、灌木成群结队、草本生生不息”的产业生态。

常州能够从一个普通的工业城市崛起成为新能源“黑马”城市,我们认为主要得益于常州政府在以下几方面的坚持发力。

(一)顺势而为坚定地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持续转型升级

从产业发展历程来看,常州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并非一蹴而就,除了抢抓时代机遇外,离不开其持续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

首先,常州狠抓技术创新推动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向智能电力行业转型。自20世纪90年代起,输变电设备制造业就是常州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电力运输市场高速增长,常州持续加强对特高压输变电领域的研究,全社会R&D达到2.33,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现在常州已是全国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基地,享有“世界变压器之都”的称号,其变压器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常州在特高压设备制造领域龙头企业云集,如常州西电变压器特高压变压器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全国第一,低频电力变压器技术水平全国第一;安靠是行业内唯一一家同时掌握电缆和GIL两种地下输电技术的企业;博瑞电力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混合级联特高压输电技术;上上电缆是全国绝缘线缆规模最大的企业,AP1000三代核电壳内电缆填补了世界核级电缆领域空白;华鹏变压器63000kVA110kV干式变压器是世界上容量最大的环氧树脂绝缘干式电力变压器;太平洋电力的高速铁路列车牵引供电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在2019年“新基建”成为行业风口后,常州又加速向智能电力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在溧阳市和钟楼区打造了两大智能电力装备产业集聚区,智能电力装备基本覆盖新型电力装备产业各环节,规模以上企业有218家。这为其新能源“发储送用”产业闭环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常州以光伏为起点持续构建新能源产业生态圈。常州是国内较早实现光伏技术产业化和太阳能产业集聚的城市之一。早在1997年,常州就成立全国第一家民营光伏企业——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后经培育不断成长现已是全国光伏领域的千亿龙头企业。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常州光伏产业进入高速增长,产业销售收入从2006年的30亿元骤增至2008年的140亿元。在2009年后,受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盟“双反”调查影响,全国光伏产业进入寒冬,常州市政府则顺势加快推动光伏产业转型升级,出台了《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三年跃升计划》、《常州市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逆势促进光伏产业园建设,引导中小型光伏企业集聚发展,同时重点向风光水互补以及能源互联网方向布局,推动新能源产业的“链式”发展。经过持续培育,常州现已在光伏、风能、氢能以及核能装备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如在光伏领域,形成了覆盖设备制造、材料制备、电池片和电池组件制造、光伏电站建设完整的全产业链条,拥有天合光能、东方日升等行业龙头,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在风能领域,常州风能产品涉及风电整机、电机、电缆、变压器、齿轮、齿轮轴、塔筒、底座、轮毂、叶片及填充料等,具备风能领域完善的零部件制造能力;在氢能领域,已实现了氢能电池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突破,正在规划建设的“氢湾”将打造成为华东地区氢能源产业链差异化发展示范区,领跑氢能产业发展。这些都是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的底气所在。

最后,常州审时度势推动传统汽车零配件制造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跃升。作为近代工业发祥地、苏南模式的缔造者之一,常州拥有国内同类城市中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是全国三大乘用车制造基地之一。但在传统汽车时代,常州的汽车制造业逐渐落败,被长三角其他城市超越,仅剩下林立的装配工厂和零配件制造企业。200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崛起,常州通过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证,早早地锁定了新能源产业赛道,在2011年就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并“由点到面”地深耕细作。2013年,常州强化顶层设计,提出发展十大产业链,明确提出倾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造;2014年,通过力争获得上级政策支持,引进东风、北汽和众泰三大整车制造企业落户常州,开启新一轮的产业集聚;2015年,常州市武进区以产业基金撬动资本、资本引入产业,用7.8亿元参投刚刚成立的理想,很快理想汽车的第一座整车工厂就在常州拔地而起;2018年,常州引入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落子常州并再次大举扩张产能,助推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起势。有了行业龙头的引领,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蓬勃,原有的以城市客车和轻卡为主的汽车及配件制造厂商,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行业转型升级,迅速形成产业集群。目前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企业数量已超过3400家,居全国首位,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链规模已超过千亿元。

(二)前瞻布局动力电池赛道,精耕细作打造新能源差异化优势

常州之所以能够在新能源领域异军突起,除了拥有上述良好的产业基础外,更为重要的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赛道上早早地布局,打造了独特的差异化优势,形成了竞争壁垒。这主要体现在其对中航锂电、宁德时代和蜂巢能源三大动力电池企业的引进和培育上。

一是以长远的眼光和非凡的魄力“接盘”中航锂电,提前布局动力电池赛道。中航锂电(现为中创新航科技)诞生于河南洛阳,是早期国内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2015年,常州市金坛区为了引进中航锂电动力电池项目,一次性投入了28亿元入股中航锂电在金坛区设立控股子公司。在新能源还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前景并未显山露水的当时,常州的举动显示出极大的诚意和超强的魄力。2017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行了大幅调整,对续航里程的要求大幅提升,导致三元锂电迅速取代磷酸铁锂成为主流路线,属于磷酸铁锂阵营的中航锂电的装机量开始断崖式下跌,连续两年出现大额亏损以致濒临破产。2018年,面对巨额亏损的中航锂电,常州市金坛区再次顶住巨大压力,组建专业团队对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分析以及对中航锂电项目进行了反复论证,果断决策运用资本手段一举“接盘”中航锂电。常州市金坛区国资制定了详细的重组方案,并以迅雷之势完成了子母公司身份调转,将中航锂电从一家洛阳的央企子公司变为常州地方国有企业。整个重组过程一气呵成,彰显了常州政府敏锐的“风口”判断能力、娴熟的资本运作能力和果敢的战略执行能力。中航锂电在常州介入后迎来爆发式增长,出货量排名从行业第九一跃成为第三,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并于2022年10月6日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市值一度超过600亿元。

二是善用自身区位优势,吸引宁德时代入驻,确立动力电池战略地位。2016年,宁德时代进入“白名单”迎来历史机遇,而常州当时已经成为第二批入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城市。二者一拍即合,宁德时代第一期项目投资了100亿落户常州,设计产能50GWH。2018年,宁德时代上市,成为动力电池界的最强力量。在初期布局之后,宁德时代后来又携手上汽继续落户常州溧阳。目前,宁德时代合计在溧阳总规划产能135GWh,总投资已超过300亿元,让溧阳成为宁德时代国内“唯二”的集生产、研发于一体的第二总部。和电池厂商的选址要靠近车企一样,上游材料厂商的选址,也会靠近动力电池厂商,常州拿下了宁德时代就相当于绑定了上游,为常州之后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三是凭借完善的产业链体系,招引创新企业蜂巢能源,抢占前沿技术优势。蜂巢能源原先只是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于2018年从长城汽车剥离后专攻汽车动力电池材料、电芯、模组等的研发和制造,常州抓住机会积极引进蜂巢能源落户常州市金坛区,并培育其迅速成为动力电池赛道的“黑马”。2020年,蜂巢能源率先开发出全球首款NMX无钴电池,并因此荣获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及创新技术奖;2022年7月,蜂巢能源又率先成功研发新一代20Ah级硫系全固态原型电芯,有望成为取代锂电池的前沿产品;2022年12月,蜂巢能源发布了全新一代的高安全动力电池系统化解决方案——龙鳞甲电池,量产后,新能源汽车可实现续航里程1000公里以上。数据显示,近3年来,常州动力电池产业新增专利授权约52个、获得中国专利奖4个。全市动力电池产业企业参与制定的国际、国家标准已达23个。其中,蜂巢能源2021年专利公开量居行业第一。

正因为对动力电池赛道有着“长期主义”的深远布局,常州才能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并形成了电池、电控到整车的较为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目前常州集聚了300多家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同时又布局充电设施,培育出全国最大的民营充电设施运营商——星星充电,成为亚洲新能源独角兽。

(三)科技创新和营商环境先行,政府有静待花开的定力

一是优化人才政策,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持续注入创新活力。早在2011年,常州就成立了千人计划(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以引进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外高端人才,培育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项目为目标,探索“以政府搭建平台、以平台吸引人才、以人才集聚产业”的发展模式,建设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的培育摇篮。同时,面向创新人才,出台了《常州市住房公积金支持在常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青春留常”实施办法》,通过生活补贴与配置人才公寓,留住高校毕业生及青年人才;面向普通技术人才,出台《常州市公安机关促进人口集聚十项措施》,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降低落户“门槛”,为产业振兴提供人才支撑;面向大企业家,出台《关于支持企业家创新创业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创新“常商服务卡”,保障企业家无后顾之忧。据常州官方公布数据,2012年以来常州新增“龙城英才计划”领军人才2377人,新增人才总量83万人,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150万人,省双创团队入选数量全省第二,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8年江苏第一。

二是向上招研,聚集各类创新载体,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研究实力。面向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常州定向招引、培育了一批创新载体,如今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工业设计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8家、工业设计中心18家、工程技术中心2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家。同时,常州还持续召开细分领域专业会议,用以提升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知名度。常州先后召开了“2019新能源汽车智慧能源大会”、“202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长荡湖峰会”、“2022年新能源汽车电池系统高分子材料论坛”、“2022高工储能产业峰”,邀请新能源汽车企业领袖、产业链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三是向下招检,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配套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设施。常州依托科教城等创新载体,在动力电池领域已汇聚南德新能源汽车检测(江苏)有限公司、中汽研(常州)汽车工程研究院、UL常州动力电池检测实验室等行业组织和权威机构,初步实现华东地区的动力电池检验检测服务覆盖。同时,常州通过引进国家ITS中心智能驾驶研究院的国家智能商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并在常州未来智慧城和天宁区苏南智城等地,建设了开放与半开放的智能汽车测试场景,加码智能网联汽车,赋能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

此外,常州持续做优营商环境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据常州官方披露,常州有多个“重点企业服务群”,随时为企业排忧解难,群内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区县局办领导,以及各重点企业老总。常州还配置国际社区、国际教育、国际医院等资源,力求营造与上海、杭州“无差别”的宜居宜业环境,为高层次人才到常州创新创业打造温暖的家。在众多暖企助企的举措中,最为企业家所称道的是常州政府有“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的宽容和信任,有“与企业发展共同进退”、“坚定产业目标后精准发力”的谋略与魄力。

二、常州经验对地方政府发展未来产业的启示

常州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固然有自身资源禀赋的原因,但其能够在“新”行业风口尚未到来时具有前瞻布局的产业思维,以及链式发力、精耕细作、久久为功的“长期主义”理念,给地方政府发展未来产业带来一些启示。

一是要持续强化产业研究,为产业发展战略和行动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回首历史,每一波新的产业浪潮都会催生新一轮的城市洗牌,及时选择和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新旧产业的更新换代是城市获得可持续竞争力的必然选择。而如何选择新的产业赛道以及何时切入新兴行业,则需要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有胆有谋的魄力,更需要建立在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基础之上。常州之所以能够在十多年前敏锐地发现动力电池的巨大前景,决定将动力电池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并大举投资中航锂电、招引宁德时代、扶持蜂巢能源等企业,正是因为其较早地成立了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对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产业进行了深入、持续的研究。只有“懂得”新产业,才能大胆地决策,才好精准地扶持和培育产业。当下,人工智能、量子科技、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处于爆发阶段,必将催生一批新兴产业,地方政府需要对新的科技动向和产业趋势保持关注和研究,才能抓得住下一个“风口”。

二是要善用资本化招商,对处于成长阶段的前沿产业进行抢位布局。前有合肥现有常州,都是政府先成立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投资基金,去投资符合自身产业战略方向、被市场低估的公司,吸引其落户本地发展或培育后卖股获利。看到其他城市的某个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时,那已是结果,其背后可能是早在十年前,该城市瞄准这个行业对某个成长初期的企业进行大量的战略性投资,等到需要扩产的时候再招商引资落户。“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因此,地方政府很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布局自己的未来产业。可以组建专业的产业投资团队,到上海、深圳以及一些国家级的高新区去,重点针对前沿产业,通过孵化器的经营、产投基金的合作、产业链的协作等方式,参与到一线城市科技企业的交流圈、投资圈进行前瞻性的战略卡位投资布局,提前找准并培育扶持一批高成长性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并逐步形成新兴产业集群。

三是聚焦优势产业把“长板锻长”,持续推动现有产业迭代升级。常州新能源产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强”,虽有时代机遇等偶然因素,但其中也存在内在的必然性,就是常州坚持实体经济锻造的强大产业基础和持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动作为。在常州产业发展历程中,其也曾大力推动IT、基因产业发展,但成效不大,而太阳能、风能和输变电等特色产业却长足发展。原因在于,后者根植于常州发达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化工、电子、材料等产业基础之中。由于常州市积极调整思路,采取有效措施,从传统优势产业中精心培育新能源产业,才推动了这一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要对我们既有产业的发展趋势,产业和前沿科技的契合点,以及可演变的产业方向进行深入研究;要用新一代科技手段赋能已有的优势产业,推动优势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要善于发现现有产业孕育的新业态新机会,推动其演化迭代。

四是对待新兴产业既要有长远的战略规划也要有静待花开的战略定力。新兴产业往往和新科技有则密切联系,而新科技从诞生到技术成熟再到走向市场形成规模化产业,往往都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周期,这是新产业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无论是早前昆山发展小核酸产业,还是如今常州发展新能源产业,几乎都是十年磨一剑才初显成效。地方政府要发展未来产业,就需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锁定目标后持续耕耘,不要患得患失,更不能短视地以税收回报周期来衡量招商项目的产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