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地方政府的十大关键发力点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我国税收、国内生产总值、技术创新成果、城镇劳动就业和企业数量上的占比逐年升高,呈现出“56789”的特征。部分民营经济发达的城市,例如温州,其民营经济甚至呈现出“99999”的特征。从这些数据来看,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未来也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肩负起更大使命、承担起更重责任、发挥出更大作用。

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围绕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等7个方面共31条意见,要求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和细化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和进度安排。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明确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的破解方向,推动地方政府加快落实各项措施。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将成为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

在政策出台之前,深研智汇咨询机构对民营经济已开展广泛且深度的研究,连续走访了佛山、温州、宁波和常州等多个民营经济大市,与相关部门进行深度沟通交流,对典型民营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对民营经济发展脉络,民营企业所面临的现实困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举措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和深度分析。今年上半年,本机构接受了佛山市的委托,对其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展调研,全面梳理了佛山市民营经济的基本情况、发展特征、发展趋势、突出问题,并为其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系统性、针对性的建议。

本机构将结合对民营经济长期的跟踪研究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围绕当前民营企业普遍关心、存在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融资门槛、账款拖欠等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以供各级政府决策参考。

1.针对市场准入环境存在的隐性限制问题,减少不合理要求,建立投诉和处理反馈机制

当前,仍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对民营企业设置不合理准入限制的情况,阻碍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因此,在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上,地方政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一是减轻民营企业准入负担,不得要求符合许可的民营企业提供冗杂证明材料,如要求企业自行检测、检验、认证、鉴定、公证或提供证明等,简化准入流程。二是在政务服务平台开设“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服务专区,为民营企业开放投诉和建议渠道。三是对民营企业所反馈的情况进行排查,追究相关负责人并整改,完善典型案例归集和通报制度。

2.针对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的问题,进行项目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企业强烈反应工程建设招标投标过程存在4种不公平竞争行为,即所有制歧视、地方保护等不合理限制,围标串标、挂靠资质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交易服务供给不足和监管执法机制有明显短板等问题。所以,为进一步打造公平竞争环境,优化招标投标营商环境,地方政府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行动。一是严格根据中央要求,按照原则上进行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项目抽查,核查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情形。二是开设“不公平竞争检举”专线,借助群众力量收集证据线索。三是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调查,依法处置有关负责人并责令部门改正。四是行政监督部门要做好带头作用,对交易服务不规范、监管机制不畅通的工作部门厘清责任,明确整改任务,监督其落实公平竞争措施到位。五是延长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提高至40%以上的政策期限,解决地方保护、所有制歧视等问题。

3.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门槛问题,减税降费力度加大,进一步降低投资门槛

在金融体系中,民营企业往往相对较为弱势,融资渠道选择较少,多数只能选择本地银行,利率较高,导致民营企业投资下降,信心不足。因此,为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提振民间投资信心,地方政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一是响应中央号召,在当年10月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期和次年1—5月汇算清缴期两个时点,增加当年7月预缴申报期作为可享受政策的时点,符合条件的行业企业可按规定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二是将多项惠企政策期限延长,如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农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担保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中小型企业税收压力,稳定企业预期。三是提升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规模,如将民营企业债券央地合作增信新模式扩大至全部符合发行条件的各类民营企业,推动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四是选取投资回报机制明确、投资收益水平较好的项目,形成适合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重大项目清单,开辟清单专栏向民营企业集中发布、介绍项目信息,吸引民营企业投资项目落地实施。

4.针对账款拖欠问题,不得以各类理由拒绝或延迟支付款项,完善账款拖欠常态化机制

资金是支撑民营企业发展的根本,账款拖欠会导致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发展难以为继。因此,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行为是保市场主体的重大政策。地方政府需要持之以恒在以下三个方面解决账款拖欠情况。一是对现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进行排查。对有账款拖欠的,强制要求以内部人员变更,履行内部付款流程,或在合同未作约定情况下以等待竣工验收批复、决算审计等为由拖欠账款的单位或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支付款项,逾期将对责任人问责处罚。二是开展征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线索。开设“账款拖欠线索征集”专栏,由审计部门接受民营企业反映的欠款线索,加强审计监督。三是对恶意拖欠账款案例进行曝光,将机关、事业单位的违约毁约、拖欠账款等失信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5.针对创新能力亟待提升问题,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让资金流向民营企业

当前,民营企业面临高层次人才获取难、平等获取科技创新资源难、创新投入资金不足等阻碍科技创新提升的问题。以更大力度提高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就需要地方政府在以下六个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一是畅通人才向民企流动。搭建民营企业和劳动者求职信息对接平台,推进 “企业家入校园,学生访民企”等校企合作,开展“人才进民企,双方有奖励”等激励举措。二是开放工业软件、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基因和细胞医疗、新型储能等领域的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信息,以政策优惠、协谈合作、宣传报道等形式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甚至牵头。三是保障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对民营企业在国家知识产权中心对专利备案后,相关部门要开展快速预审,进行快速确权,当企业的知识产权被侵害后要快速维权,全流程为民营企业的知识产权保驾护航。四是起到政府带头作用,积极采购与当地民营企业相符的创新产品,发挥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作用,对进行创新产品迭代应用的民营企业进行激励,如政策优惠、经济补偿等。五是持续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深入中小企业开展提质增效、科研生产、转型升级等方面的调研,对于企业遇到的计量困难和问题,指定专人对口研究和解决,帮助企业增强计量意识。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提升民营企业先进测量能力。六是设立鼓励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加大涉企补贴资金,推动涉企资金直达快享。

6.针对民营企业产业链分散布局问题,建立特色产业集群,规划专属产业用地

在当前发展环境加速变化的背景下,竞争不再是简单的单个企业或单个产业的事情,而是涉及到区域层面和产业生态层面的“整体战”。以佛山为例,其生物医药产业在三水和顺德都有所布局,导致产业链分散,不能形成较好的产业凝聚,不利于促进全产业链企业的发展。因此,组织好地方产业链,对地方民营经济整体发展壮大是必要的。地方政府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推动地方产业聚集。一是根据地方现有产业建立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提升在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的供应能力。二是实行产业链供地,对产业链相关项目涉及的多宗土地实行整体供应,形成产业链园区。三是设立专项激励,对参与特色产业集群、进入产业链园区的民营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扶持、租金减免和评选优先等惠利。

7.针对涉企政策不能较好落实的问题,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沟通,邀请优秀企业家开展咨询

涉企政策的出台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发展壮大。但存在民营企业家对政策不清楚、不了解,政府做了“无用功”的现象。因此,为了让涉企政策真正地发挥作用,地方政府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涉企政策。一是开展“企业服务月”活动,变“我找政策”为“政策上门”,直接面向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政策发布和解读引导。二是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强化经营主体监测分析,对有需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集成精准施策,协助他们完成申报、审批等工作,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见效。三是在涉企政策、规划、标准的制定和评估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完善常态化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机制,发挥好沟通交流机制作用,倾听民营企业家的真实想法,着力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阶段性突出困难和问题。

8.针对民营经济监测薄弱问题,设立数据库,完善地方民营经济统计体系

当前,全国尚未有统一的民营经济统计标准,地方政府对自身民营经济发展程度测算方法不一。地方政府缺乏科学的统计体系,容易导致对民营经济情况没有清晰认知,难以实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因此,建立科学的统计体系,对地方政府而言是非常有必要且具有战略意义的。从具体操作层面来看,地方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自身的民营经济监测能力。一是建立地方民营经济数据库。纵向、横向集成各种渠道的数据资源,联合外部机构打造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用科学方法和大数据分析工具深入挖掘研究,探索发展趋势和找寻潜在问题,定期撰写报告并提供政策建议,为战略制定和行动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撑。二是制定科学有效的指标体系。联合专业机构、专业院校等单位构建符合地方发展实际的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指标体系,科学测量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和为指导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如温州市统计局联合多家单位研究制定《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评价指标体系》两项地方标准,共有13个一级评价指标和48个二级指标,率先实现民营企业家评价的可量化、可筛选、可对标,精准反映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情况。

9.针对做好新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培育问题,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新一代的民营企业家承载着新时代的希望,与新事物充分接触,拥有无限的可能性,能够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大更多的价值。因此,做好新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培育至关重要。地方政府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在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先进分子中寻找可发展对象,开展微党课、微讲座,坚定理想信念,让更多新一代的民营企业家加入党的队伍,听党话、跟党走,政治上更加有方向。二是开展企业家交流会。邀请优秀企业家定期与新一代民营企业家面对面沟通,分享经验,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传递企业家精神。三是搭建“传帮带”平台。聘请老一代成功民营企业家为“导师团”,根据实际情况结对指导不少于3名新一代民营企业家,每季度展示、宣传学习成果。四是优化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结构。队伍选拔要做到“面面俱到”,兼顾不同地区、行业和企业规模以及企业家的资质,适当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把握产业发展的前沿动向,让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参与政治事务发挥更大作用。五是构建多领域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在对企业家的培育过程中,要结合企业规模、行业和地区实际来培训,有针对性、规律性地开展相应的培训课程,聘请相关领域的成功企业家分享经验,定期邀请专家解读政治经济形势,为民营企业家打通“任督二脉”,审时度势,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

10.针对营造正确看待民营经济的社会氛围问题,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家的正向事迹,协助民营企业处理负面舆情

目前,仍存在不少对民营企业存在偏见的声音,更有甚者利用民营企业的负面新闻进行威胁、勒索,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为营造正确、和谐的舆论氛围,保障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地方政府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行动。一是开展多项民营经济宣传专栏。根据不同宣传渠道的特点进行民营经济宣传专栏设立,如电视台以纪录片形式讲述地方民营经济故事,为大众科普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形成正确认知;报纸媒体以“与优秀企业家面对面”为题,采访优秀企业家,刊登访谈内容,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和社会价值感;网络媒体以“一周一个小故事”发布民营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和民营企业的建设作用,营造尊重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二是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负面舆论相关机制。建立部门协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以负面舆情为要挟进行勒索民营企业等行为,为民营企业开通“负面舆情要挟勒索”举报渠道,并在后续为有需要帮助的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援助,降低其维权成本。